上月初,经营接近二十年的西光花卉市场突然搬迁,引起了周边市民的关注和感慨。
华商报记者了解到,陕西花卉去年销售额超30亿元,但传统花卉市场缺乏统一规划,搬来搬去,“居无定所”制约了产业发展。在消费者升级背景下,日常鲜花消费需求旺盛,鲜花电商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鲜花产业链条长、中间环节加价多等“痛点”,日渐兴起。未来三年,仅鲜花消费全国市场规模就达500亿元,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或成趋势。
西光花卉市场突然搬迁
引发周边市民感慨
近期,家住西安幸福中路的田先生去西光花卉市场买花,没想到却扑了个空,“母亲节本想去买些鲜花做礼物,就去了以前经常去的(西光花卉市场),结果找不到了。”田先生觉得,市场“突然消失”,以后想买个花鸟鱼虫也不太方便了。“突然搬走,让我们这些在这里买了十几年花的人,有些失落和无奈。”
5月17日,华商报记者在万寿北路附近的西光花卉市场原址看到,这里的大门紧锁,市场内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工地。门上贴了一张通知:西光花卉艺术城商户已迁至长乐园艺花卉博览园。现场一位工作人员表示:“这里要拆迁了,但具体情况还不太清楚。”
附近的市民回忆,西光花卉市场在原址开了有快二十年了,直到今年4月初突然搬迁。
华商报记者来到了长乐北路的长乐花卉博览园。恰逢工作日,只有寥寥几家商户开门营业。“这边市场规模不如西光大,容纳不了那么多商户。”据市场内一位曹姓商户表示,西光通知搬迁以后,有的商户自谋出路,去了其它地方经营,有的没找到合适的商铺,还在家闲着。”
一位知情人士介绍,西光花卉市场开业时间较早,没有考虑地铁等后续城建。市场原址不远处就是地铁站和出风口,这么大一个花卉市场,如果不搬走存在安全隐患。
西安的花卉市场有15家
不少有过搬迁经历
陕西作为西北五省花卉批零主要集散地,近年来花卉产业发展迅速。据陕西省花卉协会副秘书长张建民介绍,去年全行业销售额超过30亿元,在全国可以排进前十。但要看到,与全国其他城市一样,西安不少花市属于企业投资或自发形成,管理和规划上缺少统一安排,有些形成时间较早,城市发展了,市场就可能被迫搬迁。
华商报记者从陕西省花卉协会了解到,西安大大小小的花卉市场约有15家,东南西北都有,规模较大的包括:西郊秦美花卉市场、南郊雁锦花卉市场、朱雀花卉市场、秦岭花世界和曾经的西光花卉市场等。
随着城市的发展,这些市场有不少已经历过搬迁,例如:雁锦花卉市场是从雁环路搬过去的,朱雀花卉市场吸纳合并了原文艺路花卉市场、端履门鲜花批发市场等,东辉朱宏路花卉市场是从原大明宫花卉市场搬迁而来。
刘先生在城南一家花卉市场经营盆栽花生意,近两年他因寻觅新店就折腾了好几次。搬迁的原因是,他听说所在的花卉市场要拆迁,“据说是消防不过关,所以心里也没底。”刘先生告诉记者,其实不少花卉经营者都缺少一个固定的“家”,此前他还有个店开在北郊一个小型花卉市场,那个市场占的是村里的集体土地,后来拆的也很突然。
一位熟悉花卉行业的人士说,西安的花卉市场介于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之间,对于物流、停车等要求不算高,长期以来存在市场档次不高、管理不够规范、辐射带动作用弱等问题。
该人士介绍,国外有很多“花卉中心”,大多建有类似楼盘样板间的“样板花房”,可以让市民直观地知道如何运用花草、奇石、喷泉、花瓶来造景。这样,消费者看到整体效果,就有装扮家居的欲望,而不只是图便宜来买两盆花。但由于经营理念和“居无定所”方面的制约,包括西安的花市在内,国内花商们都不太愿意投资建“样板房”,因此制约了花卉产业的发展。
普通人鲜花消费需求增加
电商补位传统花商痛点
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们收入的提高,对鲜花消费需求在明显增长。
张建民介绍,从营业规模来看,陕西花卉市场近两年正逐渐回暖,消费结构与前些年有了很大不同。他说,过去花卉消费主要以庆典、会议用花为主,在2013-2016年曾因政策和市场变化的影响遭遇低谷。这两年,鲜切花等逐渐进入市民日常生活,普通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,对购买渠道、产品质量和品种也带来了新的需求。
“在网上买花的人越来越多,一上午得送几三轮车。”曲江一位快递人员表示,日常鲜花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,还有一些在写字楼工作的白领也订花。
有机构数据显示,虽然节庆或特定场景仍是鲜花消费主力,但普通消费需求也在迎头赶上。目前,买花装点生活、办公环境的用户比例分别高达68.9%和53.8%。
市民王女士说,她在网上订购鲜花已经“坚持”了一年多,“网上订购鲜花比实体花店便宜一些,而且快递送也很方便。”她说,99元可以买到四束鲜花混搭,包括玫瑰、向日葵、康乃馨等等。
艾瑞分析师李昊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国内鲜花消费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,最初是以礼品消费为主,现在正逐渐进入大众日常生活,这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提高有关。按照欧美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,人均GDP在6000-8000美元时,消费开始由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变,鲜花消费逐渐被打开,而我国在2012年时人均GDP超过4万元,相当于突破了6000美元。
至于鲜花电商的崛起,则是因为其解决了传统花商的一些痛点。李昊表示,传统鲜花交易的流通渠道集中在线下,一般鲜花从花农手中,要经过交易市场、一级、二级批发商等扩散到全国各城市,并最终送至消费者手中,流转时间长,鲜花耗损严重,且中间每层批发商平均加价15%-20%。花店到消费者零售环节,至少加价60%,最终的成本都是由消费者来承担。而电商渠道,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中间交易环节,减少了鲜花损耗并让利于上下游。
那么,在鲜花电商崛起的背景下,是否对实体花市造成了冲击呢?张建民认为,冲击肯定是有的,但是更多体现在做零售的中小店面上。而且电商兴起对于实体商家也是好事情,可以促使线下市场在渠道、物流上做出更多转变和升级。
品控成鲜花电商难题
大多公司处在烧钱阶段
2017年中国鲜花电商行业总体市场规模为124.1亿元。随着消费习惯的养成,加上冷链物流等基建设施的完善成熟,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近三倍,接近500亿元,鲜花消费快消时代正在到来。
与其他互联网风口领域一样,鲜花电商同样成为资本投资的热土。截至2017年,鲜花电商领域一共融资47笔,花集网、爱尚鲜花、泰笛科技(去年已摘牌)等3家企业先后在新三板挂牌。
然而在逐渐升温的市场背后,品控(是对产品制成的质量控制)成了鲜花电商们绕不过去的难题。
华商报记者在几个鲜花电商平台看到,各平台的定价都非常相似,包月4束鲜花的价格甚至低至不足百元,分为单品花和混合花束。为争夺获客,各家平台对新注册用户还有各种活动倾斜,比如对首次购买者免费赠送一个花瓶。
刘女士曾在多个平台上买过包月鲜花,有99元/月的普通花束,也有300多元每月的高端花束。在她看来,选择线上鲜花配送,一方面是价格划算,另一方面就是未知的惊喜,因为有时候会收到实体店并不常见的花。但是,线上鲜花配送的方式、花的质量并不稳定,而且也少了自主选择权。
另一方面,鲜花电商仍然处在烧钱阶段。李昊认为,有的鲜花电商在部分城市可能有盈利,但并非所有公司都实现了盈利。
据了解,鲜花电商的盈利模式并不复杂,像花点时间、花加等平台,就是赚取零售和批发差价;而像花集网这种平台,则赚取入驻店铺会员费,以及其它增值服务费用。平台的成本并不低,除了补贴消费者的获客成本以外,还有耗费很大的物流、人工投入。
另外,与其它行业的电商一样,在线上流量红利见底的背景下,鲜花电商获客难度逐渐加大。据李昊分析,以爱尚鲜花和花集网为例,其2017年上半年的成本费用中,销售费用占比均超过30%。拆解到销售费用的细节,广告支出、推广及营销人员薪酬等占比都不小。
鲜花消费空间大
但这个风口不好“抢”
华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不少业内人士和创投人士认为,鲜花消费市场是下一个风口,可是,明明知道是风口,但是要想真正站上风口,“抢”到市场,难度还是非常之大。
据了解,在欧美发达国家,日常鲜花消费比例占到整个鲜花消费市场的40%至60%。相比之下,我国日常鲜花消费占比仅占到整个鲜花消费市场的5%,这就意味着,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,国内鲜花消费将释放出更多潜力。
在西安一家购物中心内经营花店的叶女士告诉记者,现在无论是做鲜花工作室还是经营铺面,都得通过网络渠道来进行推广,“只守着店里等顾客,这样的花店已经很少,经营也很艰难。”
另一位经营鲜花店面十年多的朱先生表示,未来的实体花店的经营者,要么开设精品店铺,以鲜花带动家居和周边饰品销售,要么走连锁化经营,前者主要针对中高端和礼品用户,后者主要针对日常消费鲜花用户,不然很难和拥有流量优势的鲜花电商拼市场。
“受制于上游分散化的种植结构以及消费端需求有限等因素,鲜花产业专业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程度低,且鲜花产品的非标性、极易耗损等特点也增加了运营的难度和成本。鲜花电商作为近些年兴起的新型交易模式,短期内可以依靠渠道便捷性、交易链条短等模式优势迅速打开市场,但针对单个鲜花电商企业而言,物流成本、产品耗损、品质管控、用户体验等多方面的因素都要去考虑,只有针对每个细分点更加纵深、精细化的挖掘,才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情况下更快发展。”李昊认为。
申万宏源西安科技路营业部投资总监屈放认为,鲜花行业的增长空间的确很大,可是,这个行业由于壁垒较低,产品对物流要求高以及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等等原因,虽然说是风口,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。目前国内排在前五位的鲜花经营平台,其经营状况并不理想。所以说,这个风口看上去很美,但不好“抢”。
编辑:陕西省花卉协会